不要相信任何人
不要相信别人说了什么,要看别人做了什么。
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很难分辨对方是人是鬼,人往往具备极强的伪装性,让你看不透他的为人。
比如一个在外无比尊重爱人,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的男人,背地里可能出轨无数,只是因为没被拆穿。
比如有些人表面对你客客气气,每次见到你都笑脸盈盈,却在背地里想方设法要谋害你。
比如一些谈了好几年恋爱最终踏入婚姻的夫妻,丈夫在婚后完全忘记了曾经的山盟海誓,在一次次争吵中失去理智对妻子家暴。
凡此种种,都在现实生活中无数次上演。
知人知面不知心,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。
很多时候与其去相信一些表面伪装出来的现象,不如回归最真实的人性,从人性的角度去判断别人的为人。
毕竟话是可以假模假式0成本脱口而出的,但是做事是需要付出最直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的,只有利益输送是骗不了人的。
免费的东西往往最贵
你相信会有无缘无故的好吗?
比如女孩们喜欢幻想有一天白马王子会披荆斩棘来迎娶自己,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。
但事实上,这些都是来自童话故事的虚构,在现实生活中你经历的每一次收获,其实都在背地里标好了价码。
比如路上突然遇到个帅哥美女跟你搭讪,那么大概率是因为你本身的长相和身材也不错,否则别人不会上来就想认识你。
如果真碰上那种死皮赖脸要加你联系方式的,往往只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真的上天开眼了,给你送来了真爱;另外一种可能,就是你正在经历一场杀猪盘。
要知道,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,这年头你就算是买彩票中大奖,前提也是你要先花钱去买几张彩票吧?
我们都是越长大越失去一些人
彼时穿同一条裤子长大的发小,可能现在早已渐渐断了联系;曾经无话不谈的同学闺蜜,也可能因为结婚生子忙于自己的生活而渐渐淡出了你的生活。
也许你们还是你们,没有半点变化,但是彼此早已不是对方心中优先级最高的人了。
很多时候你想约一个人约不出来,大概率不是因为对方没空,而是你对他而言没有别人重要。
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孤独时刻。
大家都很忙,除非真的涉及到利益相关的链接,否则一切寒暄都是多余。
近些年我就有很深的感受,创业以来时间变得很少,很多时候想约个人出来吃饭谈心,对着几千人的微信号居然想不出来一个可以约的,于是大部分时间也只能自己呆着,自己消化情绪。
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:“无利”则无联系。
很多时候,人际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各取所需,你没法给别人带来好处,别人自然就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你身上了。
曾经网上有句话很火:
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?你只需要看他跟外界的联系就好了,如果说有个人在咖啡厅坐了一个下午,他的手机至始至终都没有响过,那说明他和社会没有深度的联系,自然也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。
你在世界的位置,取决了多少人会主动联系你。
利他价值才是第一位
很多时候人很容易误判自己身上的价值。
总觉得只要自认为自己有某项优点,这种优点就会清楚地传达到别人那里,事实这是一种很愚蠢的自以为是。
你以为的你自己,和别人眼里的你,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。
要想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价值,就要具体区分为两种:利己价值和利他价值。
什么是利己价值?
就是让你自己爽的价值,比如你去相亲的时候跟对方说我热爱生活,热爱旅游,热爱美食,这些充其量都是针对自己的价值,对别人来说是不能量化的,所以只属于是利己价值。
那什么是利他价值?
利他价值就是你身上一些客观的可量化的属性,比如你有钱,你专业能力很强,你有房子,你很年轻,长得很漂亮,脾气很好等等。这些对别人来说是摸得见看得着的,别人可能会因为这些价值而接近你,和你产生关系。
其实成年人最轻松的活法就是能给别人带来价值,你是输出的一方,那么你就不会患得患失,不会害怕失去爱,不会害怕得不到对方的重视。
当你习惯性地对自己高要求,习惯性地去给别人带来价值,那么你其实一直都身处高位。
处在高位的人是占据主动权的,你可以主导身边人的关系,你可以主导事情的发展。
大多数中国式家庭为什么总是鸡飞狗跳,打碎个盘子都要吵翻天?其实就是因为家庭成员里没有一个主导者,夫妻双方都只想要对方能带来价值,但从来不互相理解。
比如女方总是埋怨自己的丈夫挣不到钱,觉得对方没出息,比如男方总是嫌弃自己的老婆不够温柔,不够勤俭持家。
于是双方的关系永远像一条绷紧的弦,这条弦时刻都在被情绪挑拨着,等到经历了太多的受力支撑不住而崩断,就会同时伤害到同处一段关系中的两人。
先是互相嫌弃,接着就是互相伤害,最终轮到互相憎恨。
与其如此,不如去做一个“简单”的人,简单地沉迷赚钱,简单地沉迷升级自己,简单地给别人带来足够多的价值,不管是实际利益还是情绪价值。
做一个利他的人,最终福报就会回流到自己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