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今年谁都说好难,经济好差!
没有现金流造血能力,就是由别人掌握生死。
诚然,现在全球经济充满波动和不确定性,国内的经济增长也在放缓,对于许多人来说就业压力很大。
不管是和朋友聊天,还是打开手机上网,大家都在感叹今年找工作很难,工厂老板在抱怨今年制造业难,做电商的创业者在抱怨今年挣钱难。
似乎经济真的已经到了谷底,远超常人的想象。
面对这样的扎心信息,普通人不害怕不焦虑是不可能的,毕竟大环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。
我们好像走进入了一个焦虑漩涡,大数据的算法似乎看穿了我们的失落和沮丧,无孔不入地入侵我们的生活。
如果不小心点开找工作的相关帖子,不一会儿你手机里的大多数资讯类App就像执行了统一部署一样,“今年经济到底多差?”“山西太原多人跳楼轻生”“今年毕业生就业压力大”等等扎心内容正虎视眈眈地等着你。
你只要一点开APP,立马轰炸你的大脑,剥夺你的平静,让你辗转反侧,失意难眠。
大数据就是霸权,塑造着大部分人的三观和认知,但很多人并不自知。
虽说经济很差,但只要出门,会发现怎么有些饭店生意那么好!吃个饭都要排队等1个小时,怎么有些商场人那么多!在地下停车场转悠好几圈都找不到车位,怎么喜欢的明星开演唱会,门票一开售就被哄抢完了,压根抢不到。
不出门看看,我们的认知就只来自于数据,出门之后,你会发现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。
打工人为什么难?
且看三组数据:
1.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79万人,同比增加21万,创历史新高。
2.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,比上年减少54万人,出生率远低于历史水平。
3.2024年全球已有9万多名员工被解雇,在2023年大幅裁员后,裁员在今年依然强劲。
总结来说就是经济下行,消费市场萎缩,企业收编,岗位减少。
这些信息对打工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,数量如此庞大的待业人员融入市场,将带来多少竞争压力,可能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都有好几十人争抢。在这种压力下,人人自危,内卷成为一种必然。
这么多人竞争,说实话普通人很难有什么独特的优势,不信你可以回溯大多数人的人生,是不是从小学到初中,高中,大学,直到进入工作,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刻意训练。
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什么样的结果,今日的平庸往往是往日的松懈造成的。
那种“有学历就能找到铁饭碗”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,现在的人必须能够拥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核心竞争力,才有可能活的舒服,容易挣钱。
否则就永远是陪跑,等着某个公司赏饭吃,这样的人生,还要过多久才足够?
知道了问题的核心所在,我们唯一要做的无非就是“开始”,从当下开始,把手里挣钱的本领打磨好,没工作就先去找工作,先养活自己,再慢慢自我提升,砸时间去磨剑。
好工作变得稀缺
实际上,工作永远是不缺的,如果你愿意妥协的话,分分钟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。
问题在于,你对工作有自己的要求:比如最好工作清闲一点,工资最好多一点,老板最好别那么Sha B。
这些共同的期待,导致了工作不好找,这些期待都没错,毕竟谁会嫌弃好处多多。
可你忘了,在当下这个经济环境,寒气会渗透到大部分行业,影响大部分相关企业,这些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自己公司的运转了,同时市场也在进一步萎缩。
因此“降本增效”几乎是现在所有企业的共识,你想想,在这种情况下,你有可能找到所谓“钱多事少离家近”的工作吗?老板不玩命压榨你就不错了。
正因为如此,很多年轻人选择了考公考研,考得上公务员实属万万大吉,考不上就接着考,或者再读个研究生,毕竟现在大学生想上研究生的难度也接近于0,如此种种,通过延迟就业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。
焦虑解药:做具体的事
不得不承认,现在很多人就业难,除了大环境差的因素外,还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。
比如现在的大学,到底是花四年在磨练专业本领,还是在花父母的钱度四年假期?是不是平时就是吃饭旷课打游戏,到了期末就冲到图书馆抱几天佛脚,只要最后不挂科能60分就万岁?
到了毕业找工作的年纪,可能发现自己连一份合格的简历都做不出来。
忧郁迷茫中打开手机,看到大家都在吐槽经济下行,吐槽打工人内卷,于是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,和网友一起抱怨这个社会,埋怨所处的环境。
但却丝毫没有意识到,这样无非只是逃避责任,逃避成长。
漠视焦虑并不等于它就消失了,焦虑的回旋镖会在某一刻抵达,然后猛砸自己的后脑勺。
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机,逃离宏观无意义的互联网信息,关注真实客观能力的修炼和成长。
你总需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蛰伏,才有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出一点成绩。
拿我自己举例,我毕业于长沙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学,我也平平无奇,但是大学四年是我探索自己能力边界的四年,我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,我大学四年看了200多本书,基本是泡在图书馆里度过的,除此之外,我还写了超过20万字的文字素材,工作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断过读书写作的习惯。
甚至在后来创业做餐饮和电商的时候,我也没放下过写作。
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坚持和执着,在现在给我带来了回馈,我就算完全放掉现在餐饮和电商板块的业务,纯靠公众号每个月也有五位数以上的收入。
每天也就花一个小时去写文章,写完就发出去,因为有文字积累的缘故,我写东西不需要查什么资料的,写的也很快。
但我毕竟不靠这个吃饭,这只是我所做事情的一部分。
无论你选择创业,上班,还是躺平,你总归得修炼好自己的内功,磨好自己行走江湖的那把剑,待到需要用时,挥斩自如。
经济下行,但总归还是有人在舒服地挣钱,人的需求不是消失了,而是变谨慎了。
只有那些持续迭代自己竞争力的人,才会越活越舒服。
点亮【赞和在看】,比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