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-文章-创业-正文

资治通鉴:永远不要允许任何人打压你,当你接触的人越多你就知道,比你层次高的人鼓励你,和你同层次的人欣赏你,比你层次低的人诋毁你

公元二一三年

【原文】

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,叹曰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;如刘景升儿子,豚犬耳!”权为笺与操,说:“春水方生,公宜速去。”别纸言:“足下不死,孤不得安。”操语诸将曰:“孙权不欺孤。”乃彻军还。

【译文】

曹操观察孙权的船舰、武器以及队伍的严整,叹息说:“生儿子应该像孙权,至于刘表的儿子,不过是猪狗!”孙权写信给曹操,说:“春季已到,江河水势将涨,阁下应该早早撤退。”另附一小纸条:“阁下不死,我不能安枕。”曹操告诉手下将领说:“孙权不欺骗我!”遂即班师。

你要记住,永远不要允许任何人打压你,因为你会自我怀疑。你接受了对方的评价,不知不觉间这个人、这句话就形成了你的外部恐惧,以为讨好对方,获得对方认可,就是你的个人价值。

你千万不要觉得,别人眼中的你就是你,而是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。反过来想,不管人家诋毁你,还是表扬你,其实他们都是在说自己。

他们对你的恶意点评,是想掌控你来显示优越感。这一切本就与你无关,是外部环境和语言,投射到你的内心,恰好你接纳了,那么当你再接触这个人,就会形成定向反应,久久困于恐惧。

所以你会明白,那些打压你的人,不是因为你不好、你一无是处才这样,而是你太过真诚被利用,若不是你刚刚出现在这里,那他也会有个否定对象。

当你接触的人越来越多,你就会发现,比你层次高的人鼓励你,和你同一层次的人欣赏你,比你层次低的人诋毁你。

前文说到,刘备为了变现人设价值,跟刘璋翻脸了。同一时期的曹操,也开始着手变现人设价值,要称王了,要加九锡了。

这件事是由董昭提出来的,而曹操出征在外,忙着打孙权,这样他就能够撇清嫌疑,不是他策划的,是众望所归。

“设使天下无有孤,不知当几人称帝,几人称王!”

你看,先前曹操立的人设很高,而他称王,不仅打脸,还是篡位的前兆。荀彧出来表态了,他不同意,他说:

“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,秉忠贞之诚,守退让之实。君子爱人以德,不宜如此。”

在荀彧的眼中,曹操匡扶汉室,对汉室很忠贞。这也是真正的荀彧,他是忠于汉室,才选择追随曹操,他也没诋毁曹操是汉贼,而是夸他做得好,提醒曹操守本分。

但曹操才不听,反而很生气,他把荀彧叫到军中,让荀彧改变观念,不改变就打压。结果呢,荀彧不接受,选择吞药身亡。

资治通鉴:永远不要允许任何人打压你,当你接触的人越多你就知道,比你层次高的人鼓励你,和你同层次的人欣赏你,比你层次低的人诋毁你 - 第1张

《三国演义》里,对荀彧之死设计得很巧妙,就是曹操送给他空饭盒,表明荀彧再无汉禄可食,象征着他们的价值观破裂,关系破裂。

荀彧之死没有影响曹操南征孙权,曹操很快夺了濡须口,俘虏了公孙阳。孙权很快带着七万兵马来抵御曹操,两军僵持了一个多月。

于是就有了《资治通鉴》里的这段材料,曹操观望孙权的排兵布阵,说出了那句流传至今的话,生子当如孙仲谋!

但你要看,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?结合最近发生的荀彧之死去看,其实是他的内心投射,他决心称王,不然他不会拿刘琮来对比。

曹操现在无北方之忧,他有了绝对的实力,就应该像孙权一样,去实现自己的欲望,捍卫自己的权威,而不是学刘琮有兵不用,被天下人耻笑。

所以说啊,任何人对你的评价,都是在说他自己,跟你没有关系。

要是孙权听到了曹操的这句夸赞,他会感激涕零,献出江东吗?不会,他只会琢磨怎么打败曹操,或者让曹操退兵。

孙权用的是阳谋,写信给曹操,春天啦,江水高涨,你不撤可有水攻伺候。这句话可能是威胁,曹操可能会不屑,真正的威力是那张小纸条。

从字面意思上看,他在表露情绪,我整晚睡不着,可不要忽略了,他与曹操的认知层次几乎画等号,他知道曹操也睡不着。

这张小纸条的内容,加重了孙权看破曹操真正意图的真实性。因为曹操也想撤,但他找不到借口,主动撤退会被人以为他打不过孙权。

现在孙权主动给他找了个理由,他顺着台阶就下来了,曹操立马班师,回去策划怎么称王了。

看到这你就明白,与你认知同层次的人,不会诋毁你,会欣赏你,做事说话也会顾及你的面子。

而且,如果你遇到高手,他会提醒你,把选择权放到你的手上。而那些打压你的人,认知层次比你低,若你顺从,那你就完了,你将被自己的真诚杀死。

面对打压者,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远离。但有时候因为强关系的绑定,有些人远离不了,那你就改过。改过不是改变行为,而是改变观念。

你永远记住一句话,别人对你的万般评价,构不成万分之一的你,却是一览无遗的他自己。

所以任其毁你谤你恶意评价你,你就让他们说,无所谓,夸他们说得对,气死他们。而你自人间浪漫,不活在这样的关系里,把真诚留给值得的人。

本文原创,作者:宇宙,其版权均为如熠所有。
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fqmg.com/41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