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玄黄
《千字文》开篇: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。日月盈昃,辰宿列张。”
天是黑的,地是黄的,鸿蒙初开,混沌未分,宇宙渺渺无人见。
太阳升了又落,月亮圆了又缺,无数星辰布满在辽阔无边的太空中。
《千字文》的开篇十六字,为我们勾勒了一副宇宙荒凉而孤寂的场景。
亦如《西游记》开篇:“盖闻天地之数,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……再去五千四百岁,交亥会之初,则当黑暗,而两间人物俱无矣,故曰混沌……再五千四百岁,正当子会,轻清上腾,有日有月有星有辰……再五千四百岁,正当丑会,重浊下凝,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……再五千四百岁,正当寅会,生人生兽生禽,正谓天地人,三才定位。”
《西游记》讲了半天的话,千字文十六个字就说完了。
也如圣经第一卷开篇之作《创世纪》:
起初,神创造天地。
地是空虚混沌。渊面黑暗。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。
神说,要有光,就有了光。
神看光是好的,就把光暗分开了。
神称光为昼,称暗为夜。有晚上,有早晨,这是头一日。
《千字文》,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,给事中周兴嗣编纂。
当年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了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。然后他把这1000个杂乱无章的字丢给周兴嗣,命他编纂成文。
传说周兴嗣一夕编纂完成,鬓发皆白。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非常著名的一夜白头故事,另一个案例就是伍子胥过昭关奔吴。
《千字文》全文为四字句,对仗工整,条理清晰,文采斐然。虽然语句平白如话,易诵易记,但却富于深意,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。
回到书中,天地玄黄,出自易经“天玄而地黄”。而宇宙洪荒,出自《淮南子》“上下四方叫作宇,古往今来叫做宙”,以及《太玄经》“洪荒之世”。
天玄,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。肉眼可见的天是蓝色的,这是由于光的衍射现象。但宇航员到太空一看,太空四周黑漆漆一片,确实是黑色的。玄,又是指《老子》所说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,天道高深莫测,所以叫做天玄。
地黄,是土的颜色,是中国人的肤色,是我们的农作物黍、稷的颜色,是中华农业文明的颜色,所以叫地黄。而且,宇宙中的天体,包括地球在内,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,呈现出一片明黄色。地黄也是在赞叹大地温煦和生养万物。天道高远,地道深邃,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宇宙洪荒,宇为空间,宙为空间。天地宇宙未生之前,是为混沌,是为洪荒,是为太极,现代物理学称之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。
150亿年以前,这个超密度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,时间和空间由此而生。有形的物质凝集为星体,是为地;无形的空间扩展形成太空,是为天。《易经》云:轻清者上升为天,阴浊者下降为地。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?
《千字文》全文都是如此,堪称字字珠玑。
如接下来云:“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。闰馀成岁,律吕调阳。云腾致雨,露结为霜。”
从宇宙日月讲到四季变迁,这时候就需要历法相配了。
闰余成岁,语出《尚书尧典》"以闰月定四时成岁",是指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,放在闰年里。
岁是指岁星,即木星。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。“年”和“岁”是不同的概念,年是指从今年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,这是自然年。岁是指从今年某一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,这是回归年。
我国天文历法,太阳历纪年,岁星历记岁,二者并不完全一致,所以需要闰年进行协调。
解决了历法与四季气候的匹配,那么历法如何与物候节气相匹配,这就要用律吕。
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、校定音律的设备,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。
你看,音律其实是跟天文历法密切关联在一起的。
“金生丽水,玉出昆冈。剑号巨阙,珠称夜光。果珍李柰,菜重芥姜。海咸河淡,鳞潜羽翔。”
它讲完天文,再谈地理。首先是黄金、玉石、宝剑、明珠这些珍贵的物产。然后是天下风物、河海之别,以及大自然界的生物,鱼潜水底,鹰击长空。
“龙师火帝,鸟官人皇。始制文字,乃服衣裳。推位让国,有虞陶唐。吊民伐罪,周发殷汤。
它讲完天、地,接下来就是说人。
《千字文》带我们回归了我先民艰难肇基的伟大历史,尤其是在历史上那些被当作神话一样歌颂的伟大人物。
龙师即伏羲氏,伏羲用龙给他的百官命名。火帝即神农氏,神农用火给他的百官命名。鸟官即少昊氏,少昊用鸟给他的百官命名。
传说少昊统治时期有凤凰飞来,所以就以鸟为图腾。少昊的凤,和伏羲的龙,形成我们今天的龙凤文化,龙凤呈祥。
人皇。三皇指的就是天皇伏羲、地皇神农、人皇轩辕(黄帝),他们为我们中华子民发明文字和衣裳,开启五千年文明。
有虞即舜帝。陶唐即尧帝。他们禅让帝位,传颂至今。这是五帝:少昊、颛顼、高辛、唐尧、虞舜。
周发即周武王姬发。殷汤即商朝开国君主成汤。他们伐无道,诛暴君,吊民伐罪。
这是中国推崇的治理秩序,贤者禅位制、暴君则推翻之
如梁惠王问孟子:“商汤流放了夏桀。周武王讨伐商纣,做臣子的杀死他们的君王。这符合仁义吗?”
孟子理直气壮得说:“破坏仁义的残贼,已经不是正常的人,只能称之为独夫。我只听说过诛杀独夫商纣王,不知道什么叫弑君。”
这才是真正的儒家文化,孔孟之道,而不是愚昧忠君。
“坐朝问道,垂拱平章。爱育黎首,臣伏戎羌。遐迩一体,率宾归王。鸣凤在竹,白驹食场。化被草木,赖及万方。”
这是中国的政治理想。
垂衣拱手,无为而治,不扰民而天下太平。爱护体恤百姓,四方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。从而达到四海一统的政治理想。
率宾归王,出自《诗经小雅北山》,"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"。
这样的太平盛世,才会有鸣凤、白驹(龙)这些瑞兽现身,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。
“盖此身发,四大五常。恭惟鞠养,岂敢毁伤。女慕贞洁,男效才良。知过必改,得能莫忘。罔谈彼短,靡恃己长。信使可复,器欲难量。”
这是对人的要求。
人的立身之本,是四大五常。
四大的说法有三——道家: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;释家:地、火、水、风;儒家:天、地、亲、师。
五常——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
这就是人的基本价值观:敬畏天地、爱及亲友、尊师重道,讲仁爱、讲信义、讲礼仪、讲智慧。
父母生我育我不易,要爱惜自己的身体,不要毁伤。
要有过必改,有能力做到的就一定不要放弃。
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短处,也不要仗着自己的长处就固步自封、不思进取。
说过的话要讲信用,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器度要大。
你看只是百来字,就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涵。《千字文》虽然只是一部蒙书,但我却认为所有人都值得读一读的好书。
首发公众号:天玑易学